什么是区块链?
可回溯难篡改,多人共同记账加密账本
什么是区块链?白皮书开篇,这样介绍区块链的概念:区块链是一种由多方共同维护,使用密码学保证传输和访问安全,能够实现数据一致存储、难以篡改、防止抵赖的记账技术,也称为分布式账本技术。
区块链技术起源至今,已超过10年时间。然而对于这项技术究竟是什么,很多人依旧如堕五里雾中。正因如此,在采访中,魏凯首先解释了这一概念。
“区块链相当于大家共同记账的一个加密账本。”魏凯举例道,假设在一个班级中,小明向小丽借了10元钱。如果这件事没有第三人知晓,第二天小明可以抵赖说自己只借了5元,这时就没有办法确认数据是否真实。
“当前我们普遍的做法是,将数据储存在中心化的机构中。在这个事例中,就如同小丽将借钱的事告诉班主任,班主任将其记录在自己的账本上。通过班主任的记录,我们就可以确定真实的金额。”魏凯说,然而这样的做法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风险。一旦班主任的账本丢失,全班同学的借钱记录都将消失且很难追回。
由此,魏凯进一步解释,区块链技术的诞生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如果小丽将小明借了10元钱的事广而告之,全班同学都把这件事记录在自己的账本上。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小明抵赖的难度,降低了数据丢失的风险。同时,小丽和小明也在自己手中的账本上帮其他同学记账。”魏凯说,同学们把一段时间产生的记录装进一个个数据“块”里,多个区块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连成一条链,就形成了区块链。应用区块链技术记录的数据可回溯但难篡改,因为它们都是加密的。
魏凯总结到,去中心化、共同记账、交叉验证、难以篡改等是区块链技术最突出的特点。
与日常生活有何关联?
解决发展问题,而非过度炒作虚拟资产
在金融领域,区块链在跨境支付、资产管理、保险等领域应用成果丰硕;在产品溯源领域,上亿产品拥有了区块链“身份证”,实现了原产地溯源;在公益事业领域,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打造“公共账簿”,公益项目实现公开、透明、可追溯……
白皮书中提出,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不断铺开,从金融、产品溯源、政务民生、电子存证到数字身份与供应链协同,场景的深入化和多元化不断发展。
“当前,区块链的应用仍处于多点开花的萌芽阶段,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魏凯说,“去年,区块链的应用领域大多停留在政府部门和企业的边缘业务。而从今年白皮书中可以看出,一批国有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开始在自身业务中更多地应用区块链技术,产业发展进程加快。”
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25日,全球公开区块链专利的申请数量高达1.8万余件。其中,我国占比份额超过半数。但在授权专利方面,我国申请专利大多处于审查阶段,授权专利多为实用新型、边缘性的专利。截至2018年底,全球有771件区块链发明专利获得授权,中国仅有53件。
对此,魏凯分析道:“底层技术研发前期投入高,风险相对较大。当前部分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更注重上层应用开发,而忽视了底层技术的投入。”
他建议,在基础研究层面,我们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让我国在区块链领域走在理论最前沿、占据创新制高点、取得产业新优势,这有待于政府和企业长期的投入。在应用层面,应当把焦点聚集到解决当下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上,而不是过度炒作虚拟资产。在经营层面,应当重点应对当前实体经济面临的各种挑战,例如效率不高、经营穿透性较差、数据共享较难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