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O:中国第一公链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区块链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结构,已经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和竞争。在这场区块链的技术革命中,中国也不甘落后,积极推动区块链的创新和发展。作为中国第一条公链,NEO有着怎样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呢?
NEO的前身是小蚁(Antshares),于2014年6月正式立项,由达鸿飞(Da Hongfei)和张铮(Erik Zhang)领导的团队开发。小蚁的目标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身份进行资产数字化,利用智能合约对数字资产进行自动化管理,实现“智能经济”的一种分布式网络。小蚁在2015年6月在Github实时开源,在2016年发布了独创的dBFT共识机制,在2017年4月完成了首轮众筹,并在Bittrex和云币等数字货币交易所上线交易。
2017年6月,小蚁区块链在北京召开品牌战略发布会,宣布正式更名为“NEO”,从原先的数字资产平台全面升级为智能经济平台。升级之后,NEO引入了新的智能合约体系、新的跨链协议、新的抗量子密码学、新的安全通讯协议等技术,从而吸引更多企业和开发者基于NEO平台开发和延展各类应用。也是这个时候,NEO代币的价格开始起飞了。从2017年4月前1元钱的横盘,到最高1180元,创下了1000多倍的涨幅记录,最新代币价格为422元人民币左右,总市值270亿人民币上下,在coinmarketcap中排名第九。
NEO有两种原生代币,分别是NEO和NeoGas(以下简称Gas)。NEO是管理代币,总量1亿份,用于实现对NEO网络的管理权。管理权包括投票进行记账人选举,NEO网络参数更改等。NEO的最小单位为1,不可再分割。Gas是燃料货币,最大总量上限为1亿,用于实现对NEO网络使用时的资源控制。NEO网络对代币转账和智能合约的运行和存储进行收费,从而实现对记账人的经济激励和防止资源滥用。GAS的最小单位为0.00000001。
NEO相比ETH有几个优势:
1.采用了代理拜占庭容错共识算法(dBFT),有效提升网络TPS。每15-20秒生成一个区块,交易吞吐量可达到1000tps,在公有链中性能优秀。
2.无缝对接现有的开发者生态。开发者不需要学习新的语言,就能用C#、Java等主流编程语言再熟悉的IDE环境中进行智能合约的开发、调试、编译,节省了应用开发的时间。
3.支持多种资产类型。NEO支持全球资产(Global Assets)和合约资产(Contract Assets),前者是在整个NEO网络中被识别和转账的资产,后者是在智能合约中被识别和转账的资产。NEO还支持数字身份,通过公钥加密、数字证书、指纹、面部、声纹等方式,实现对个人、组织、实体的身份认证。
4.拥有丰富的生态合作伙伴。